周记
2015 年 11 月 20 日 | 分类于 生活今天晚上突然有个疯狂的想法:想开始写周记。
之所以我觉得疯狂,是因为别说周记了,月记都难得写一篇,上一篇博客更新还是半年多以前。但真的不知道是什么原因,让我突然想有规律地记录一些东西下来。
回想了一下之前写的博客,基本上是按主题成文的,比如有了些新的想法,自然就会写篇博客出来。但当你接触的东西越来越多,新鲜的想法反而会越来越少,所以更新的进度也越来越慢。如果要求自己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写一些东西出来,或许还能把思路放开一些,少一些拘束。这大概是潜意识里准备写周记的一个原因。
另一件事情我发现让我尤其苦恼,就是很多时候当我确实想写博客的时候,我会在脑子里快速地构思一遍要写的内容,但这个过程结束后,我也就失去了把想法写下来的动力。就在二十分钟前,我还准备用一晚上的时间读掉一本小说,但有了写周记的冲动后,我便立马开了机,生怕又像以往那样,计划构思完了就又把它们抛在脑后了。
回到写周记这事,最早应该是在初中的时候语文老师让我们写的,目的大概是锻炼写作能力之类的,而且内容通常都是写一件小事,然后在文末点题,抒发一下人生感悟什么的。用的作业本是那种半张A4纸那么大,画了方格的,每周老师要收上去改,偶尔还会写些评语。现在想想,当真是幼稚又温馨。如果不出意外的话,家里某个角落里应该还能翻出以前用过的课本,写过的作业,考过的试卷一类,说不定还能找到些十几岁时的周记本。记得某次暑假回家,在杂物堆里赫然发现了<10岁时画过的画,当时激动得真的快要哭出来。当时的心情,是不是就是十几年后再看这篇博客时的心情呢?时间真是一件让人着迷的东西。
这周的事情说多不多,说少不少,挑三件来写一写。
周二的时候,系里举办感恩节聚餐(当然真正过节是下周),每个人带一道菜,拼在一起吃。我做了烤排骨,早上把菜送到教务秘书那儿就听课去了。等下课到就餐的地方,排骨已经没了一半,于是拖着餐盘小心夹走三块不声张,深藏功与名。我座位对面是我现在待的统计咨询中心的首席指导教授,寒暄了几句发现不知道聊啥,于是便默默吃饭(他边上还坐着系主任)。几分钟后边上的美国同学开始聊体育,各种橄榄球棒球,教授便滔滔不绝和他以及另外一个美国教授攀谈起来。我只好在心里默默摊一摊手,深感文化隔阂一直有,融也融不进去。
周三听了威斯康星大学Ming Yuan教授的报告,并注册了和他吃午饭。他的名字可以经常在各大统计期刊的理论文章中见到,而我对纯理论的研究一向有些成见,认为他们不关注实际问题。但接触了袁教授后我的这种观点有了180度的转变,他的演讲在开头用了足足十多分钟的时间来介绍一个具体的问题,然后一步一步进行归纳总结,最后提炼抽象出核心的理论部分,招式精妙,内功深厚,俨然一派大师风范。由此觉得艰深的内容不一定就出不了精彩的呈现,关键是看演讲者本身的功力是否足够。
今天上午上刘传海教授的大数据计算课,收获颇丰。跟刘教授有关的故事太多,一篇周记放不下,以后得慢慢写。总而言之一句话,他是我接触过的最具黑客精神的统计学教授。据他说他最近几个月几乎把 Email 给关了,他的一些同事朋友因为联系不上他还特意打电话询问情况,实际上他只在干一件事:写!程!序!要知道他可是正教授啊,还是统计学的正教授,就算是统计系的学生,据我所知也很少有这么投入的。那么他在写些什么呢?他在写R!的!源!代!码!几个月前他就提到他在研究R的核心,当时我以为他只是说笑,万万没想到居然是真的。那么他研究R的源代码是要干嘛呢?答案居然是要写一个多!线!程!的!R!平时大家最恨R的哪点?不就是它单线程吗?那么为什么没有人把R改成多线程的呢?那是因为这要触碰到R的源代码,而这些底层的东西过于艰深,很少有人有能力也有精力去做这方面的研究。目前来说,R里面实现并行的方式基本都是要通过创建新的 R 进程 来实现,而他今天给我们展示的结果,是让R可以通过直接创建 线程 来并行地执行R代码。关键是,今天的演示还成!功!了!当这个功能稳定以后,R在并行计算中的可扩展性将大大提高。上完课以后,有种多年未能攻破的难题终被化解了一样,此事以后详谈。
写到这儿发现已经两个小时过去了,小说是看不成了,以后也不知道能不能坚持写下去,先就此收尾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