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读
2021 年 08 月 01 日 | 分类于 生活上一次整晚睡不着觉的时候,爬起来在手机上读完了《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》这部小说。在读之前被告知这是一部斩获各项大奖的科幻小说,而当时读完之后,才发现原来科幻小说还可以这么写。我想我那时候可能并没有看懂,但却大受震撼。
现在好像类似的情形又在重演。久不能入睡,就干脆起来找点事做。想起上次读得似懂非懂的《献》,就又重新快速翻了一遍。如果你还没有读过这本书,那么下面是一段毫无感情的故事梗概:
主人公查理是一位低智能者,32岁的他只有6岁儿童的智商。整本书由17篇他的自述笔记构成,而写这些笔记的原因是他参与了一个研究项目,即开展一项手术来提升低智人群的智力水平。17篇“进步报告”,记录了他手术前后的生活状况,也详述了他的诸多回忆和思考。
这个貌似普通的故事,在第一遍读的时候却非常震撼,原因是代入感太强烈了。在前面的七章里,充斥着各种错别字、混乱的标点符号和晦涩难懂的句法,甚至连报告的标题都是错误的“近步抱告”。读者在这一部分一定会感到不适和别扭,而这正是作者试图让读者体会的与低智能者相处的不易,颇有一种“打破次元壁”的感觉。类似地,在手术之后,随着查理智力的增长,报告文字变得越来越流畅,本书的阅读体验也越来越好,就像是读者与查理完成了一次完美的同步。
而故事的转折在于,查理的手术是有缺陷的。一方面,迅速增长的智力与他的内心世界严重脱离,他与周围的人爆发了各种冲突和矛盾。更残酷的是,手术的效果并不能持续,他的智力注定会迅速退化。“进步报告-17”是查理再次失智后撰写的文字,读者会很快发现,错别字、标点和语法又回到了前六章的水平。最后,查理在一丝意识尚存的情形下选择了离开亲友,回到福利院,并写下了最后的一份报告。
本书的扉页引用了柏拉图《理想国》中的一段话,而这似乎是对结局的一个最好注解:
眼睛的困惑有两种,不是因为走出光明,就是因为走进光明所致……记得这件事的人,当他们看到别人迷茫、虚弱的眼神,他们不会任意嘲笑,而会先询问这个人的灵魂是否刚从更明亮的生命走出来,因为不适应黑暗而无法看清周遭;或是他刚从黑暗走入光明,因为过多的光芒而目眩。
今天再读《献》并写下这篇博客,是因为我猛然发现我好像在干一件和查理类似的事情。或许这篇笔记也算是我的“近步抱告”或者“进步报告”?